改革开放以后,房地产经历了数代的更迭;尤其在2010年以后,地产设计进入到一个质变期。品质上的质变期影响了行业从规划、设计、建设、管理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设计行业借着东风起势,开放性地学习到各行各业的先进经验,把中国的地产设计事业推向新的一个高峰。
成执设计是专注于地产设计领域的甲级建筑设计事务所,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精细化、专业化设计咨询服务,目前人员规模超过350人,作品涵盖商业综合体、度假小区、高端住宅、精品酒店、文化艺术等多种类型。现已成为一家集建筑设计、城市规划、室内设计、木结构设计与施工、商业运营的多元发展集团性公司。
我刚进入到30岁的时候,想的更多的是我怎么做,然后把事情给做成。到了40岁的时候,考虑问题的深度的确会不一样了。40不惑,这个不惑不是说真的不惑,而是有更多的困惑,只不过自己能够决定自己未来的方向了。所以,不惑在于我,是阶段性的一种更深的、一种可以持续去坚持的事情。所以,40岁的时候,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:创立了成执公司,基于行业现状重新去做一些思考,这是自己的小小理想。所以,人生并不是非要到某一个阶段一定要经历些什么,而是随着自己的成长,思考问题的深度和想让自己有不一样的经历。
我当时在想到底给公司起什么样的名字?后来,从自己本性出发,我觉得我自己做事可能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比较执着,坚持。我希望:事情要做的话,就一定要把它做成,所以就用【执】作为我自己性格的一个代言。当然,我更希望公司全体成员能够一起坚持我们自己的想法往下走,能够成为公司文化的一种传递,所以取名:成执。刚开始的时候,大家都好像觉得挺别扭,后来叫久了之后发现还挺好的。
当时在起英文名的时候,我们也有两个选择,一个是change,读的快一点,会发现跟成执是很接近的;另外一个Challenge。后来我们选择了Challenge,相对复杂一点的,正像我们自己的内心,希望能挑战我们设计的真正本源,同时也能挑战我们大脑思维的每一个地方,能够把设计做得更好。于是,我们用【执】这个名字,做成了我们自己的一个品牌体系。
2013年5月份正式成立成执公司后,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BIM中心。一个研究团队专门做BIM,尝试寻找对于我们纯建筑方案的事务所,有没有往下推动的一种可能性。在研究过程中,我们虽然认定这一定是未来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,但过程很困难,非常困难,我们发现单专业还是大大限制了整个BIM作用的发挥。
于是,我们不停的思考如何能更深入去探究建筑本源?答案是:设计和最终建成落地之间它一定是一体的,既然一个专业做不成的事情,那我们就开始研究装配式建筑。BIM和装配式,我觉得是天然的相关。所以,做装配式建筑时候,我们又开始PC方面的研究,但因为我们公司还在初期发展阶段,单专业研究PC意义不大杏彩体育,那我们就开始探索钢结构,可是研究过程我们发现钢结构有很多它的弱点。
后来机缘巧合,我们在研究木结构的时候,发现木结构是真正的天然装配式材料,它的很多连接做法,包括材料的表现都非常的好。所以我们就重点在木结构的探索和研发,并在2016年底,正式成立了隽执科技公司并成立木结构研究中心,做专业木结构的设计施工一体化。
这一路过来,有一个完整的历史所在,我们不停地研究和探寻也是希望通过我们自己对于行业的判断,能够对行业的未来产生一些影响或作出点贡献,这是我们比较大的一个理想。
“执”是来自我骨子里的,记得当年我还在日清工作时,和龙湖合作第一个综合体项目时,我们做了很多不一样的设计手法:比如彩色玻璃幕墙这种变幻的颜色,形体上做了比较大的一个偏折等,这些使得整个建筑形象非常有冲击力。但后来,因为种种原因,甲方做了些调整。我当时就给甲方写了一封7页纸的长信,把项目的利弊问题做了分析和解释,最终说服甲方保留了其中一个。假如当时默默接受了结果,什么都不做,那我们可能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废了。所以,我还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,把事情做得更完美,当然那个综合体项目最后出来的效果也还是非常不错。
无论是对我自己的人生,还是作为整个公司的发展,每一个阶段也都是需要坚持。因为我们每做一步既是一个结果,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开始。可能之前的7页纸起源,和龙湖的合作陆续展开,这是一个逐步信任的过程。
后来,舜山府这个项目:在16、17年的时候,这个项目是当年龙湖拿的一个地王,周边卖8000,土地卖7000,那时候市场不好,希望做一个完全不同的产品,一个全新的形象。从解题上来讲的确是非常困难,压力也比较大,这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但,对于设计公司而言,创新永远是第一位的。即是困难,也是机遇。我们一点点的从头去研究一些新的内容,去尝试做一些可能市场上没有的东西,当我们全力以赴的去做了,最终带来了一个好的结果。我们被龙湖内部认定是一个解决困难项目的设计公司。
这些年,随着项目的增多、管理难度的加强,以及项目在大的市场环境的竞争之中,开发商越来越专业了。不仅仅是龙湖,各个地产公司在这个阶段都在专业度上成熟起来。开发商的设计部人员和整个公司进程和进展都非常快,从速度上讲,可能比设计公司都要快得多。
我记得在零几年的时候,那个时候国内还没有完全成型的地产开发体系,那个时候我们教地产商怎么去做设计,如何去开发,可以帮他们出很多他们想不到的主意,那时候的甲乙方关系可能乙方还会更强势一点。可能这种关系也不一定健康,但确实是设计的黄金期。
现在,很多开发商有时候会觉得乙方不努力。他们认为:很多事我们都想到了,为什么你们设计方想不到?我觉得挺正常,不是不努力,而是年轻的设计师们经验不足,想问题的深度是不足够的。想一想,我们每画一笔,这一笔好像没什么,但对于甲方而言,可能是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付出,甚至产生的问题会更多。所以,我们需要非常认真地去学习,而不应该理所当然觉得自己的设计就一定是好的。
所以,在这个沟通过程之中,不管甲方还是乙方,大家所处的位置不一样,思考的内容就不一样。我们设计的责任是非常大的,我们需要更努力把事情做好,不给甲方、不给我们的未来留下任何遗憾,我觉得这个很重要。杏彩体育官网
我更喜欢那种对于建造、科技、材料等都有创新的一些研究的建筑大师,比如像福斯特、罗杰斯、伦佐·皮亚诺等等,他们对于未来的建筑有更多研究和更多的想法。所以,对于建筑工艺化、建筑材料的运用和新材料的运用等,是我个人内心更喜欢的。
我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推崇逻辑性的人,在做设计的时候,我希望能追求设计的逻辑和底层的一些要求,设计本身必然应该有美学属性所在,但是其实它的工程属性是第一位的,所以我觉得设计本身是技和艺的一种结合。这个时候的我不是感性的人,就像我的星座,正摩羯。
我从来不觉得商业建筑师是一个贬义词,也许社会上会有些这样的说辞,但是我觉得每一个建筑师,不管是任何人做出了任何努力,都可以称为是一个合格的或者好的建筑师。这些年来,商业建筑师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,即使是纯住宅领域的那些复制性项目,其实每一个项目都有它可努力的空间。这些年,中国商业建筑的质量是非常高的,可能相比某些大师做的一些项目,质量还要高得多,出来的效果和最终对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意义也更大。在这其中,我们也实现了自己的设计理想,也对社会做出了一些影响和贡献,我觉得就挺好。
我好像天生焦虑,从在日清的时候我就蛮焦虑的,对于行业未来的一些判断和整个行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危机等,现在看来当时预测的一些危机其实都发生了。所以,可能危机感应该是90%以上管理者都有的一个心态。
每一个管理者,做公司的领头人都是一个挺辛苦的事情,虽然辛苦,但我也享受这个过程。一旦做了领头人,责任就大过所有层面,收益当然也会有,但是其实我觉得责任会更多一点。好多事你必须要扛下来,你不一定能够和别人诉说,只能一点点自己去把它消化掉,所以说孤独感也比较强。
但是,如何能够把一个公司给做好,我觉得纯粹靠这些还不行,还是需要一些体制和更深入的一些思考,包括一些管理的思考,我觉得设计对于我公司管理还是有非常大帮助的。把危机放在更前端的时候来去考量,更早地想办法把它消化掉,这是公司需要提前预判和努力营造的一个方式。就好比成执成立第一天为什么会去做BIM研究,的确这是跟我对于未来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判断有关,一旦未来出现一些危机的时候,我们还有更多的自己的生存空间。所以,每一步的研究、每一步的探索,可能会衍生出一些新的机会,这些机会如果我们抓住了,这公司未来发展就抓住了;如果我们一直属于追随市场已有的一些路径去走,可能哪一天市场突然出问题的时候,我们必然也会随之倒下。所以,管理者的这种孤独感跨越过后,就变成了一种成就感。
在当年大学毕业的时候,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也是我们当年系主任老师说的一句话。当时情形大概是这样的:我们毕业设计的时候,我喝多了杏彩体育,当时我们老师也喝多了,于是我拉着他的手说,我说我又不是能成为大师的人物,我做建筑设计还有意义吗?当时,他跟我说了一句话:“做你能做到的最好”,就是能把你自己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。这句话,对我一生都是有非常大的影响。现在,我也经常把这句话,跟我所有的同事去分享,我觉得对于任何一件事都是如此,不仅仅是建筑专业,其他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样。只要你能做到你自己认为的最好,这个事情一定就能够成为他未来的样子。